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的前身是中國科學院煤炭研究室,于1954年在大連中國科學院石油研究所(即現在的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掛牌成立。1961年,煤炭研究室擴建為中國科學院煤炭化學研究所并開始向太原搬遷。1978年9月改名為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并沿用至今。
建所以來,山西煤化所以滿足國家能源戰略安全、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以及國防安全的戰略性重大科技需求為使命,以協調解決煤炭利用效率與生態環境問題和重點突破制約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材料瓶頸為目標,圍繞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和新型炭材料制備與應用開展定向基礎研究、關鍵核心技術和重大系統集成創新,逐漸由一個只有64人的實驗室,發展壯大為從基礎研究到工藝過程開發直至產業化的體系較為完備且在國內外相關領域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現代化研究所。截至2019年底,山西煤化所共有在職職工487人。其中科技人員413人、科技支撐人員28人,包括研究員及正高級工程技術人員74人、副研究員及高級工程技術人員128人。國家萬人計劃入選者3人;國家杰青科學基金獲得者2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3人;科技部創新人才推進計劃4人;山西省學術帶頭人11人。
山西煤化所是1981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的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之一,現有博士生導師49人,碩士生導師76人,設有化學、化學工程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3個一級學科博士、碩士研究生培養點;物理化學、材料學、化學工程、化學工藝、工業催化5個二級博士、碩士研究生培養點;材料與化學工程1個全日制專業碩士授權點,并設有1個化學專業一級學科博士后流動站。共有在學研究生390人(其中碩士生175人、博士生215人)。在站博士后6人。
山西煤化所將以人才隊伍優化為核心,以重大項目實施為牽引,以對外合作交流為窗口,以創新平臺建設為保障,全面實施“率先行動”計劃,在國家創新體系建設中,積極發揮國立科研機構引領示范作用,不斷加快現代化研究所建設步伐。
山西煤化所在各個歷史時期為國家潔凈能源與先進材料技術研發與產業化以及國家經濟建設和科學技術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共計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獎、國家發明獎、國家科技進步獎、中國科學院科技成果獎、發明獎、自然科學獎、杰出成就獎以及省部級成果獎232項,國家授權專利525項。